爱看书吧 > 修真小说 > 剑中影之十大剑客 > 第73章 龙相小僧
高手过招,胜败只在一念之间。
有时是技不如人,有时是力不从心,也有时是掉以轻心。
慕容田并不是技不如人,他与唐思继实则在伯仲之间。他也不是力不从心,虽然他年近六旬,但却还是身强体健,身体上无丝毫不适。他只不过是一时大意,才着了唐思继的道,因此便败了。
论辈份,慕容田与唐慕公等人是同辈,便是唐思继的长辈。虽然唐思继是唐门五侠之首,但他在慕容田眼中也只是一个后生晚辈,慕容田根本就没有将他放在眼里。可唐思继之所以为五侠之首,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年长于其他四人,也因为他的武功的确比其他四人高出许多。并且他还是唐门五侠之中,惟一一个进入过闭关暗室修练的人。
“唐大侠好武艺,小僧来领教领教。”说话的并不是哪位少林高僧,而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和尚。他面孔很生,以至于在场的人,除了少林和尚,根本没人认识他,更不知道他是谁。
唐思继本以为少林派会派出“惟”字辈的高僧出战,不想却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小沙弥。唐思继明白,既然他敢向自己挑战,就一定有些真本事,因此不敢大意,问道:“敢问法师尊号?”
“小僧宝历……”
“龙相小僧。”他话还未说话,人群中立马便有人替他说出了名号。
近年来少林寺出了一位不世奇才,他几乎学无不精,入寺不过区区十余年,却几乎将少林各种武学典籍、经文法典一一学会,当真堪称文武全才。起初根本没人知道少林寺有这么一位小和尚,直到数年前几位西域浪僧上少林挑衅,连败少林十余位高僧,气焰十分嚣张。最后宝历小僧不得已出战,仅以一套少林龙形拳连挫几位浪僧,自此一战成名,也因此得号龙相小僧。此后十大剑客之首的天行剑狂笑月歌,因听信江湖传言,误以为玉罗刹被少林高僧困于少林寺,便单人匹马独闯少林,少林高僧无人能敌,便连罗汉大阵,也给狂笑月歌破了。此时又是宝历小僧出战,狂笑月歌念他年少,让他十招,但宝历最终还是败了。不过狂笑月歌反倒十分欣赏这个小和尚,又念其真诚,便信其言,不再为难少林,独自下山而去。并留言道:“龙相小僧,当世无双,五年化境,十年通神。”说的是宝历和尚再过五年,便能成为江湖上最顶尖的高手,十年之后,武功就能达到通神境界。连当世第一剑客狂笑月歌都断定宝历的武功最终会练到通神之境,江湖中人自然无人不信,龙相小僧的名号也因此更加响亮。
宝历和尚是少林方丈惟念大师的入室弟子,惟念一向不喜江湖之事,因此约束门人也极严。宝历自从上山学武开始,十余年来从未下过山,除了那两次为了少林安危与人动手之外,还从未主动与人过招。不过江湖中人只要知道他曾经独力击退过天行剑狂笑月歌,也立马无人敢小视于他。这次惟念大师大概也是想让宝历见些世面,因此才让他与惟见大师一起来到唐门。
唐思继当然知道此事,而且他已经感觉到,这个小和尚的武功如今已达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。宝历现在根本还没有出招,但他身上龙一样的气质已然逼近了唐思继身前,这让唐思继感觉十分不爽,真气也为之不畅。
唐思继一生得遇高手无数,却还从来没遇到这样的对手,手心和额头都不由得慢慢流下汗来。
“大师请赐教。”唐思继说道。
“施主是前辈,理应施主先出手才是。”宝历说道。
唐思继面对这样一个不知底细的对手,心中未免有些发虚,一点胜算把握也无。他本也是条心高气傲的铁血汉子,之前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。然而现在他心虚却是事实,手心和额头的汗珠便是明证。
宝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,笑问道:“施主很紧张么?”
唐思继被他道破心曲,面子上有些挂不住,只得抢先一招攻出,仍然是唐门铁掌。
宝历立马双掌合十,宣一声佛号,却不动也不退,待唐思继近得身来,突然也是一掌,竟直接与唐思继开始对攻。唐思继的铁掌本来劲道十分刚猛,现在又占着先机,按理说应该处于上风。可宝历这一掌却当真不同凡响,他一掌拍出,掌力便如战龙驰骋于原野,大有吞云吐雾、摧橹化槁之势。
众人只听一声龙吟,便见到唐思继已被两条龙形气劲缠绕,身形迅速向后退去。
唐思继连退五步,方才站定,胸中气血翻涌不止,而宝历却仍然战在原地,双掌合十,似乎从未动过。
一招过后,高下立判。
宝历还待出招,唐思继立马叫道:“大师罢手。”
宝历问道:“为何?”
唐思继道:“不用比了,这局唐某已经输了。”
唐思继与宝历只对了一掌,虽然吃了些暗亏,却也不算真正落败。但唐思继是条耿直汉子,一招过后,已经知道自己没有胜算,也便不再与他纠斗。何况他接下来还有三个对手,他必须保留真气。
“一比一。”余谦笑道。
“贫尼来接唐大侠高招。”这次却是峨嵋派的梅律。
白冰见丈夫已斗两场,真气有些不济,并且还在宝历手上吃了亏,于是便欲让丈夫休息片刻,也站出来说道:“好男不跟女斗,这局我替我当家的接了。”
众人都知道唐思继夫妇感情至深,一向同进共退,此时竟然也无人反对。白冰早已说过“好男不跟女斗”,也就是说唐思继不好跟女流之辈动手,却也合情合理。余谦当然知道白冰的心思,待要反驳,却一时间找不到理由。
梅律笑道:“白女侠要赐教,那再好不过。”
白冰客气地道:“还望师太手下留情才是。”
“好说。”